——以文化为载体重振丝织产业
“国内有很多丝绸博物馆,但是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还没有,广东的丝绸文化要建立博物馆来弘扬。”“丝织产业转型升级,首先应该是文化的升级。”3月22日,由市政府、省科协、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主办,市科协、市文广新局承办的“佛山: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产销大港”论坛在佛山举行,来自全国、省和市的丝绸行业院士、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共约150人济济一堂,论道佛山丝织业发展新机遇。
多位学者表示,在当今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发展战略大背景下,佛山的丝织业应加强文化、品牌等方面的宣传和推广,增强佛山市丝绸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实现转型升级。
探索“桑基鱼塘”新模式
第一家机器生产的民族资本纺织企业在佛山南海成立;佛山是省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丝绸产销中心;近代生丝出口佛山产量占了全省的90%……在近现代史上,佛山的丝织业浓墨重彩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向仲怀表示,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为蚕丝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,建议佛山丝织业朝着城乡协调发展的生态新模式进行探索。“‘桑基鱼塘’高效生态利用新模式目前已经在珠三角进行实践探索,建设了广州花都宝桑园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、南海渔耕粤韵科普休闲基地和顺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。”向仲怀说。
“新的研究发现,桑叶具有降血糖、抗病毒的功能,桑果还可以做成果汁、凉茶,蚕沙可以用作生物肥料。”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廖森泰建议,利用多元化的高科技复兴桑基鱼塘,利用蚕沙生物肥改善珠三角土壤,科普蚕桑文化,建设桑基鱼塘为特色的基塘农业文化基地。
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、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提出,佛山定位为“千年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产销大港”,建议佛山创建丝绸之路科技园、丝绸与人类文明博览园、香云纱博览园等六大博览园,弘扬文化传统,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战略。
以文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
“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有丝绸、陶瓷、武术、中药等等,这四大符号都与佛山有关。”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程冠军表示,佛山是香云纱的发源地,但是从目前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弘扬方面看,佛山的“香云纱”这块金字招牌还没有发扬光大。他认为转型升级首先是文化的升级,如今借助“一带一路”的重大战略机遇,建议佛山的企业以文化为切入口,加大品牌宣传力度,用文化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
佛山市28365356体育在线理事长、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吴浩亮表示,佛山的丝绸产业历史悠久,作为产销大港,以前佛山地区的丝绸出口比重非常大,但因为这个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,随着佛山城市升级、产业转移,现在已经慢慢有所衰落。“但是佛山既要制造,也要文化。
丝绸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载体,我们抓住机遇举办这个论坛,就是为了重新振兴丝绸产业。”吴浩亮认为,在当今,可以通过开发特色产品、恢复桑基鱼塘、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来整合资源,重振丝织产业辉煌。
(来源:佛山日报 张艳利)